媒体称高温津贴成“纸上津贴” 难进工人口袋
2012-10-24 17:55 点击量:3941 来源:工人日报
高温津贴为何难进工人口袋?
今年6~7月的高温津贴发放时限已过去,记者连日来在东莞走访却发现,多数室外作业的劳动者还不知道有高温津贴一事,高温津贴发放几成“空头支票”,即使是与政府关系最近的市政工人,也大多不知有高温津贴,更别说领到高温津贴了。(据8月8日《信息时报》)
广东省从今年起率先在全国对高温津贴的发放办法作出明确规定,每年6~10月,每人每月可领取150元,对因事假、旷工、年休假、探亲假等未能正常出勤的,需按天数折算高温津贴,每人每天6.9元,对按规定需发放而没有发放的单位,最高罚款1万元。
国家有法律,省政府有规定,为何高温津贴就是进不了工人口袋?
|
一是政府宣传不到位,很多工人并不知道高温津贴这件事,企业老板更不会主动告诉他们,无形之中,工人这项权利被剥夺。
二是尽管政策鼓励工人积极举报,但他们处于弱势地位,担心举报后工作不保,因此不敢积极维权。等于放弃了自己的权利。
三是劳动监督部门本身负有监督和管理的责任,对于高温津贴是否发放,本应下去巡察,进入工人群体中,调查落实情况,却常常是坐在办公室里,享受着空调,坐等工人前来举报,从而导致大量高温津贴没有进入工人腰包,却无人举报的局面,于是形成“民不举,官不理;民不告,官不究”,实际上是失职。
四是处罚过轻,不足以令企业产生敬畏感。违法者只要缴纳2000元至1万元的罚款,便可平安无事。罚款不过是九牛一毛,比发放高温津贴成本更低,等于是在变相鼓励企业违法。
五是发放的气温标准过于模糊:按照有关规定,高温天气温度的发布权,在地市级以上,即可以是地市级,也可以是省级,还可以是中央气象台。然而,实际情况往往是三者发布的气温不一致,依哪一个标准执行,相关办法没有明确说清楚;二是高温气温的发布,是以预报为准,还是以事后核准的真实准确气温为准?由谁来核准?也没有明确规定,导致操作起来存在责任不清和扯皮问题,结果是工人维权困难,企业不发放存在充足理由。
因此,要想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使高温津贴按时按量进入工人口袋,就必须迅速解决上面的问题。如此,工人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有效维护,高温津贴才不会成为“纸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