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面试前的几种不良的心理状态
2013-07-15 11:22 点击量:1875 来源:未知
具有较强逢迎心理的人往往极力在各种场合为自己塑造一个人见人爱的形象。但是,他们的资本不是自身的真才实学及良好的仪表风度,而是逢迎的表情和语言。
(1)侥幸心理
由于面试、特别是面谈法面试的题目带有较大的偶然性,面试也不像笔试那样有统编教材用作应考准备,所以,有些应考者总是寄希望于侥幸取胜,或希望能抽到好题,或寄希望于考官的网开一面等等。心存侥幸的应考者在面试前一般不作太充分的应考准备,却常常是只作一些猜题押宝工作,聊以自慰。这显然是很难获得好成绩的。
克服不良面试心理的方法一是端正认识。应考者应该正确认识包括面试在内的整个考试的意义,不要把它当成自己的唯一出路,须知'条条大路通罗马'。二是自我评价。应考者既应看到自己的不足和毛病,更应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既不要盲目自卑,也不要妄自尊大。三是情景表演。
(2)迎合心理
迎合心理,也称逢迎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人特别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视为高于一切。在和别人打交道时,一味乞求得到别人的好感,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的原则,轻易改变自身的观点,唯恐招致对方的不满。这种人由于对自己没有一个比较稳定而客观的评价,因而易于使自己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
具有较强逢迎心理的人往往极力在各种场合为自己塑造一个人见人爱的形象。但是,他们的资本不是自身的真才实学及良好的仪表风度,而是逢迎的表情和语言。这种人在面试中常常会不失时机地向主考官恭维几句,在回答问题时也往往顺着主考官的弦外之音而进行,希望以此来博得主考官的好评。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做法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它非但不能得到考官的'恩宠',而且还会减损他们对于应考者真实素质的评价,因而是不可取的。
(3)羞怯心理
每个人都存在程度不同的羞怯心理,只是那些性格较内向、平时不太喜欢社交的人表现得更加明显。但是,较强的羞怯心理往往会对一个人的事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差怯心理的支配之下,由于心情紧张的缘故,个人呈现出极不自然的面部表情或姿态,说话不能平稳地进行。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自身真实水平的发挥。
羞怯心理产生的实质原因在于信心不足。其中包括对于自身的外部形象、内在的素质及能力缺乏自信,而这又导致优柔寡断的个性。在面试中,羞怯心理较强的应考者往往比较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尽量使之符合以前所学的各种规范和要求,目的是为了给考官留下一个较好的印象。但由于过分专注于自身举止与言语的选择与表现,无法集中精力解答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身能力的正常发挥。一旦意识到自己的表现没有达到预期要求,应考者便会产生一种自责心理,与之相伴随的是心情更趋紧张,由此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后应考者只能带着诸多遗憾而离开考场。因此,对于需要参加面试的人来说,事先有意识地加强社交方面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4)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个人在性格上一种较为严重的缺陷,指个人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的缺陷而产生的轻视自己的心理。主要表现为忧郁、悲观和孤僻。自卑感较强的人往往多愁善感、自惭形秽,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各方面都不如别人。为了不使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往往实行自我封闭,不愿同别人进行较多的接触和交往。
自卑感较强的人一般都无法顺利地通过面试这一关口。在面试过程中,这类人往往会将自己与考官在多方面进行对比,尤其是习惯于拿自己的短处同对方的长处比。因而越比就越没信心,自卑感也就越强。其实,他也希望能够给考官留下一个较好的印象,却又相信自己能够做到。于是导致在面试中出现种种窘态和难堪,如脸红、出冷汗、喉头战栗、发音吐字不清等。在这种状况下,应考者的真实水平是无法发挥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