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粤等36地新蓝领调查 进城不再只是为生存
2013-10-24 11:28 点击量:1253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近日,一份《2013都市新蓝领生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由赶集网联合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通过在线问卷的调查方法采集20多万份一手数据,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36个城市,展示了都市新蓝领的生活工作情况和生存现状。
报告称,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许多服务于城市发展的新兴职位不断涌现,蓝领已不再局限于产业工人、技术工人等。来城市寻梦的外来务工人员形成了新蓝领群体——他们生活在一二线城市,是为城市日常运转贡献力量的基层工作者,包括销售、房产经纪人、保安、美容、快递员等数十个职业,也涵盖了部分基层白领。
近半拥有大专以上学历
和30年前的第一代“农民工”不一样,如今新蓝领进城打工不再只是为了生存。他们中很多人已经完成大学学业,完全可以留在家乡做一份更体面的工作。
报告显示,新蓝领队伍中的本科以上学历已经达到13.36%,大专学历者更是达到了30.46%。更有意思的是,只占据新蓝领比例39.65%的女性新蓝领,在高学历人数比例上却高出男性7.81%。
与父辈相比,新蓝领并不青睐只靠体力挣钱的工作。报告显示,有20.12%的新蓝领选择销售,12.92%的人选择技术支持。新蓝领们更看重自己能在工作中学到的技能和可以掌握的资源,生存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第一考虑。
城市眼花缭乱的工作机会多,高薪的却没有几个,哪怕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平均月薪也只有3000多元。报告显示,新蓝领里收入较高的职业基本都是拥有一技之长的专业类工作,或者是与销售相关的工作。而文员、出纳、导购、营业员、保安等工作收入比较低,甚至赶不上留在家乡的同学。
近三成子女成留守儿童
报告显示,有三分之一的新蓝领子女不得不成为留守儿童,只能在每年寒暑假的时候和爸爸妈妈见上一面。
长时间的工作时间和没有保障的生活,让很多新蓝领父母选择把孩子送回老家,调查中52%的新蓝领每周工作50小时以上,而有57.33%的新蓝领却并没有与雇主签署相应的劳动合同,更不用说各种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工作的不稳定性让做了父亲母亲的新蓝领无法亲自照顾子女。
新蓝领的交友圈也非常窄小,调查发现大多数人的亲密朋友圈都在2~5人,仅有11.24%的新蓝领有10个及以上的要好朋友。有11.28%的人直接表明自己没有要好的朋友,工作和生活的巨大压力让他们只能选择网络来宣泄。
坚守城市为获取新希望
新蓝领大军离开乡村不是为了生存,而是获取新希望,享受城市的基本功能,建立人际资本,成为未来的中产者,获得城市身份,使子女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
报告发现有超过80%的新蓝领都经历过背井离乡、漂泊在外的生存状态,其中24.1%选择结束漂泊状态,回到故乡;而58%的新蓝领仍然漂泊在外。而对于仍在漂泊的新蓝领,面对未来在城市扎根还是回到家乡这个问题,30.6%的人选择回老家发展。使新蓝领放弃在城市拼搏选择归乡的最后一根稻草,并不是城市的生存压力,而是未来进入更高生活水平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调查者称,或许新蓝领对自己成为“城市人”的梦想破灭了,但是他们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他们在城市里学到的技术和掌握的资源让他们回到家乡之后迅速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少人成为乡村社会中的中产、小资。对于下一代的生活水平,他们的预期非常乐观,有56.4%的被访者认为自己的子女能获得更高生活水平的“可能性很大”或“比较大”。
(中工网记者 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