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力量”为何如此不稳定?
2013-11-04 14:39 点击量:1336 来源:大连日报
最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了一份《人力资源蓝皮书: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3》,其中显示出中国劳动者就业短期化现象突出。据调查,2011届全国大学毕业生有41%毕业半年内出现过离职,比2010届上升了7个百分点,2008届大学生在毕业三年内平均为2.3个雇主工作过。
解心同
金秋时节,新一轮“就业季”再度来临,看着招聘会现场忙碌求职的年轻人,我们不禁要问,如今工作不好找,为什么却又有这么多年轻人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又无法坚持?相比过去的求职者,如今的年轻人到底有怎样的不同之处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普通求职者、企业HR及高校就业指导老师。
不满工作轻易辞职
不管找没找到“下家”
先辞了再说
李明的离职源于部门主管的一句话,“下次面对来访者,要面带微笑,态度要好一些。”就是这句话,让25岁的李明无法忍受,决定辞职。此时,她上班还不到两个月。
“我是广告设计专业的,但来到企业后却是做前台接待,我不想干这个。” 李明说。在李明的想象里,进入单位的她应该和同事一起探讨广告策划,在电脑前绘图,而现在却坐在前台,她认为这简直就是在浪费生命,不如辞掉工作,出去旅行一下。
调查显示,如今每五个大学毕业生中有两个在半年内离职,和之前的员工不同,现在的年轻人在辞职的时候大多数没有“下家”,就像李明一样,辞职之后她并不着急找工作,而是旅行了一个月,之后才又到一家设计单位上班了。
毕业之前才考虑自己的去向
入职后稳定性差
对于年轻人就业稳定性差的情况,在笔者的采访中,不少企业的HR深有体会,“就在去年,我遇到过上班当天就辞职的员工。”大连乐购生活有限公司HR吕楠说,之所以这么快辞职,一方面是这名年轻人认为工作强度与他的预期不符,另一方面是因为责任意识不强,“他希望能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尤其对于加班甚为反感,但当你和企业定了‘契约’,就有责任完成你手中的工作。”吕楠评价道。
大连大学就业指导老师王丽认为,凡是入职后稳定性差的职场人,一般都是在毕业之前才考虑自己的去向问题,事实上,职业生涯规划是从大学伊始便要思索的事情,“一是对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优劣势综合考虑,之后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二是对社会、企业要有一个整体的认知,而在校期间的实习是一个很好的了解社会的方式。”王丽说。
应聘时计划性不强
投简历很随意
另一名在HR岗位上工作了将近20年的张彦红感觉近些年公司录取的员工中,不仅病了不来上班也不请假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干不多久便辞职的人也不少。
对于现在的某些年轻人,她说从招聘会上就能看出与之前的求职者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往往计划性不强,投简历时表现得很随意,没有目标。即便是投来简历的人,张彦红觉得,“他们的简历和之前的求职者相比也大相径庭——简历设计得比以前的求职者更华丽了,但这些简历一看就是由一个模板做出来的,除了姓名、年龄、出生日期几个基本信息不同之外,其他的内容几乎没有区别。”
在海量的简历中,HR要进行筛选,通知符合条件的应聘者前来面试,“之前,通知到的面试者,总会详细地询问我们公司的地址,有人还会再三确认面试时间,准时来面试。最近几年,通知他们时,有人连地址都不问,很多时候通知了十个人,能来一半就很不错了。” 张彦红说。
在实践中矫正
懂得什么是对自己负责
对别人负责
针对这些问题,王丽说:“责任意识不强和一个人从小的家庭教育、以往的学校教育经历都有关系。”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当他们尚在学校时,学校要加强责任意识教育;另一方面,她建议每个学生都要参加社会实践、企业实习或志愿服务,让身心在四年的大学中迅速成熟起来。
吕楠觉得,如今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家境往往比较优越,他们从小到大基本上体会不到付出之后再得到回报的过程,取而代之的是一直以来物质上的过度满足,于是便造成了他们在旁人看来有着我行我素、注重眼前利益等特点。“或许他们在社会上吃个大亏才能明白一些道理。” 吕楠认为,对于如今年轻人在职场上出现的问题,必须在实践中进行矫正,因为未来是由今天的每一步组成的,昔日的草率离职会在履历上留下痕迹,而这对他们继续求职会产生一定影响,当年轻的求职者懂得了这个道理,他们才会明白,什么是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