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史上最难就业季”扰乱人心
2013-12-23 11:09 点击量:2242 来源:中工网——《江苏工人报》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727万人,比上年多出28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于是年初就冒出了吓人的词汇——“史上最难就业季”。“史上最”是近年来用以形容某种规模宏大事物的前缀,但将其拿来形容大学毕业生就业负作用明显,易引发相关人群的焦虑和恐慌,其实这个词汇是经不起推敲的。
其一,“史上”上溯多少年?不可能是“自古以来”,也不可能是“建国以来”,即便“改革开放以来”也是不靠谱的。历年数据难以统计,即便统计出来,时代不同,类比意义也不大。所以,这个“史上”实在是很有限的。
其二,“最难”有依据吗?我看最大的依据就是2013年毕业生达到699万人这个数字,因为2012年毕业生是680万人,2011年是660万人。人数最多的一年就是“最难”,仅比此一项有意义吗?难与不难,关键在于真实的就业率,而不是简单比毕业生人数。提到就业率,真实数据也是不清楚的。从各高校自己公布的动辄接近百分之百的就业率数据来看,完全感觉不到“就业难”,仿佛每年都是“史上最易就业季”。
其三,就业真的“季节分明”吗?从开始找工作到找到工作,应该都算是“就业季”,但这个“季”早已不再分明。毕业生找工作的真实场景是各显其能,有关系的靠关系,有能力的靠能力,有的考研,有的考公务员,有的出国,有的不想马上工作想先在家里休息一阵子,有的大四还没毕业就先上班了,有的上了班又辞职失业……哪里有什么明显的“就业季”?
“史上最难就业季”是个不靠谱的断语和情绪化的吐槽,没必要当真。对大学生来说,不要被这个纸老虎吓住,关键要做的是,找准目标,努力学习。如果在校时糊里糊涂混日子,那么,毕业后有可能永远都是“最难就业季”。对高校来说,更不要为虚无的“史上最难就业季”推波助澜,关键要搞好教学,多教给学生一些真正有用的技能;同时要搞好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尤其不能炮制那些荒诞不经,连自己都不相信的畸高的就业率数据。还有用人单位,应该尽其所能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提供就业机会,而决不可以借“史上最难就业季”的聒噪,提高就业门槛,为就业难火上泼油。